武大“十八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汉大学 张栋博 武大“十八栋”

武大“十八栋”

2024-07-09 1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师云集

1928年11月,国立武汉大学确定珞珈山一带为新校址。王世杰校长为了实现“创造一个新的武汉大学”的愿望,决定修建“良好的校舍”以“提高教授的待遇”。1931年,学校在珞珈山东南面山腰上一共修建了十八栋错落有序的英式洋楼,作为知名教授住宅区,统称珞珈山“十八栋”。

“十八栋”的落成,吸引了大批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名师鸿儒入住。随着大批名师纷至沓来,原有住房不能满足需求,一年以后,学校又修建了四栋别墅,即第4栋西边第1至3栋和第16栋西边的第15栋,但学校师生仍统称这里为“十八栋”。

1928年11月,国立武汉大学确定珞珈山一带为新校址。王世杰校长为了实现“创造一个新的武汉大学”的愿望,决定修建“良好的校舍”以“提高教授的待遇”。1931年,学校在珞珈山东南面山腰上一共修建了十八栋错落有序的英式洋楼,作为知名教授住宅区,统称珞珈山“十八栋”。

“十八栋”的落成,吸引了大批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名师鸿儒入住。随着大批名师纷至沓来,原有住房不能满足需求,一年以后,学校又修建了四栋别墅,即第4栋西边第1至3栋和第16栋西边的第15栋,但学校师生仍统称这里为“十八栋”。

第1栋住过杨端六、袁昌英夫妇等

第2栋住过朱祖晦、刘乃诚、陈源(陈西滢)凌叔华夫妇和刘永济等

第3栋住过查谦和桂质廷等。

第4栋住过范寿康、陶因、刘乃诚、钟心煊等人

第5栋住过郭霖和蒋思道

第6栋住过缪恩钊、高翰

第7栋住过陶延桥、李儒勉

第8栋住过王星拱、皮宗石、刘正经

第9栋住过查谦、余炽昌、吴维清和席鲁思

第10栋住过汤佩松、方重、陈鼎铭、吴于廑以及刘炳麟和查谦

第11栋住过周鲠生、刘秉麟

第12栋住过徐天闵、张有桐、方壮猷

第13栋住过叶雅各

第14栋住过邵逸周(后改为招待所)

第16栋住过皮宗石、葛杨焕

第17栋住过杨端六、陈华葵周如松夫妇和外籍教师

第18栋则分别住过三任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和周鲠生

第19栋和第20栋有周恩来、汤藻真、黄叔寅、刘永济、高尚荫等人先后住过。

第21栋则住过许崇岳。

忆往昔峥嵘岁月

珞珈山南,东湖之北,

一片红瓦绿砖的小洋楼依山而建。

他们巧借山势,彼此青石相连,

四周是开阔秀美的山景,

遒劲的树木环绕在庭前屋后,

恍如一个静谧从容、安逸自在的“物外桃源”。

(郭沫若语)

居住在“十八栋”的教授们月薪约400块大洋,相当于普通员工的几倍,堪称白领贵族。

十八栋的每一栋房子(单栋)或每个单元(双栋)住一户人家,房子是准四层楼,负一楼是厨房和佣人室,一楼是饭厅、客厅和书房,二楼是卧室、洗手间,三楼是储藏室。电话、冰柜等一应俱全,山上的生活设施也很齐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有这样的居住条件,就是从全国来看都是相当好的。

(在“十八栋”眺望东湖及南望山)

从第8号别墅开始到14号别墅处在同一层面,

在1-7号别墅的上一层。

这两层别墅之间,有一个可行驶车辆的山道。

“珞珈三女杰”之一的苏雪林回忆,

当时教学区在老斋舍一带,

从珞珈山南麓到老斋舍,

以正常步速计算,至少需30分钟,

且一路翻山越岭。

为了让住在18栋的名教授们轻松上课,

学校专门开通了定时往返的交通车。

这在当时实属豪华。

须知,解放初期全武汉市总共只有150辆汽车。

在上世纪30年代学校有此壮举,令人震惊!

(10栋)

作为“十八栋”时期“小伙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说,那时武大有自备水厂和电厂供水供电,到晚上10时半准时停电熄灯,加之当时学校禁止打麻将,也就没有什么晚间活动了。平时的业余生活,有的教授爱到磨山打猎,那里有麂子和野鸡,叶雅各就有杆双管猎枪。

属于两位名门之后的儿时记忆有很多,春捉蝌蚪,冬打雪仗,夏粘知了,秋采野果。青梅竹马中,有的教授结成儿女亲家,如叶雅各的儿子叶绍智和钟心煊的女儿钟芝明、皮宗石的儿子皮公亮和刘永济的女儿刘茂舒,都是在“十八栋”长大,缘定终生。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八栋、十一栋、十三栋)

(周恩来故居-十九栋)

周恩来也曾入住十八栋,

如今的周恩来旧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

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

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

武汉会战时期,因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安置周恩来夫妇下榻此处,

两人时常到东湖边散步。

现在从周恩来故居向下张望,因林木森森,已看不清山下的东湖。

相传,周恩来在武大校园散步时,

常会遇到诸如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等能左右中国时局的大员,彼此相谈甚欢。

据周恩来当年随行工作人员童小鹏回忆说:

“那时周恩来同志和蒋介石都住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经常会在散步中遇到。”

周恩来故居斜下方的第12栋楼,则是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曾居住过的。

郭沫若故居旁边有一条石阶小路,武大人亲切地把它叫做“恩来小道”。这条路在郭沫若的回忆中也有记述:“周公和邓大姐也住到靠近山顶的一栋,在我们的直上一层,上去的路正打从我们的书房窗下经过。”

从1938年4月至8月,尽管郭沫若在武汉大学仅仅住了4个月,但给郭沫若留下了一生中居所最为满意的回忆:“有这样的湖景,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珞珈石屋(为建设“十八栋”做前期准备,“十八栋”监造工程师缪恩钊所盖的珞珈山的第一栋房子)

今朝风云际会

2001年6月,

包括“十八栋”周恩来故居、郭沫若故居在内的武汉大学15处26栋早期建筑,

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

学校研究决定,将珞珈山“十八栋”作为“武汉大学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实行“总体规划、整体修缮、环境改造和功能激活”,

“十八栋”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

“十八栋”也随之重新焕发光彩。

古朴而精致的墙砖

透露出穿越数十年的人文气息

珞珈山的前世今生,在此联结

年复一年,十八栋就在那里,

静静地守候着代代珞珈学子,

挑一个晴朗的日子,携三五好友一道,

去感受一番珞珈山上浓郁树荫的宁静,

以及这片老建筑群的独特历史气息也何尝不是一种怀念。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编辑:林美静 宦廷婷 李创

图片:白倩 新媒体图库

资料:维基百科 楚天都市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